“從頭到腳”在變貴美企和消費者呼籲結束貿易戰

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3日電題:“從頭到腳”在變貴美企和消費者呼籲結束貿易戰 記者李金磊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,設想以此打擊中國,但殊不知這枚“關稅子彈”卻射向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,讓他們成為了買單者。 由於中國商品的不可替代性,加徵關稅後,鞋帽變貴,買一雙鞋可能要多花50美元,衣服也變貴,嬰兒床、安全座椅變貴……“從頭到腳”的商品漲價,讓美國消費者為加徵關稅自掏腰包。美國企業和民眾呼籲盡快結束貿易戰。 資料圖:紐約一家鞋店。中新社記者廖攀攝 “從頭到腳”在變貴 美國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%關稅,帶來的效果之一就是其國內商品面臨漲價,民眾將為之買單。 比如鞋子,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,買一雙鞋可能要多花50多美元。美國鞋襪經銷商協會估計,高關稅下運動鞋的售價會從150美元增加到206美元。其他種類的鞋子售價也會有類似的升幅。 美國鞋襪經銷商協會估計,對鞋類加徵25%的關稅,每年將為美國消費者增加7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。 製圖:李雪瑤。 比如百貨,美國連鎖百貨公司梅西百貨表示,由於與中國的貿易戰,將提高部分商品的價格。梅西百貨CEO表示,很難找到方法來避免價格上漲。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也表示,由於特朗普政府對商品徵收關稅,將提高部分產品的價格。 美國芝加哥大學一項研究顯示,美國消費者在中美互相加徵關稅後,洗衣機的平均售價上升了12%,烘乾機等相關產品的價格也上升。美國消費者在這輪中美糾紛要付出的代價,之後可能還會上升。 有美國媒體描繪出這樣的景象:一個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的美國家庭,從大女兒書包裡的圖釘、膠水、貼紙,到小女兒的嬰兒床和安全座椅都在漲價。 從美國的物價來看,近兩月漲幅呈現擴大趨勢。數據顯示,美國2月CPI漲幅為1.5%,3月份CPI漲幅擴大到1.9%,4月份CPI漲幅進一步擴大到2%。 物價上漲,美國消費者自然首當其衝。美國貿易顧問公司的一項研究估計,中美貿易糾紛令美國家庭每年的平均開支增加2300美元。 資料圖:圖為美國邁阿密民眾在超市採購物資。 美國消費者成為買單者 一直以來,特朗普強調中國是付關稅的那方,還宣稱“加稅對美有利”。然而,為何美國普通民眾並沒有從中受益,反而成為加徵關稅的買單者? 根據經濟規律,徵收進口關稅會增加進口貨物的成本,提高進口貨物的市場價格,影響外國貨物進口數量。因此,徵收進口關稅是限制外國貨物進口的一種手段。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記者表示,特朗普強調關稅是中國付,但並非如此,因為,進口關稅是進口商支付的,加徵關稅後,絕大多數都是轉移到國內消費者負擔。 白明指出,因為中國商品具有不可替代性,憑藉中國的規模優勢、產業集聚優勢、上下游產業鏈完整的優勢,其他哪個國家都做不到中國這樣,替代不了中國。 根據美國零售業的統計,中國目前是美國服裝、鞋襪、旅行用品的首要來源國。2017年,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服裝、鞋襪和旅行用品分別占美國相關產品進口總量的41%、72%和84%。 “美國消費者的消費剛需很大,很多必需品、耐用品離不開中國。”白明說,加徵關稅,美國政府確實多收了點稅金,但前提是很多商品漲價,美國消費者多支付了錢,所以,美國實際上的社會損失遠遠大於收的稅。 清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表示,美國提高對華商品加徵關稅稅率,只是提高了美國國內的商品價格,加稅成本主要由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承擔,這其實相當於在向本國消費者和企業徵稅。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指出,美國的進口商必須要購買這個產品,因為美國的市場需求永遠在那裡。那麼,美國進口商進口產品以後,關稅就不得不向消費者以及零售商來傳遞。 高凌雲團隊監測,2018年8月,美國最初對3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,中國承擔了其4%的稅負。此後對160億美元加徵關稅,即對合計500億美元商品徵稅時,中國承擔了7%的稅負。進入2019年,美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%關稅後,中國承擔的稅負約在9%至10%之間,即佔1成比例。也就是說,美國本國的零售商、生產企業、消費者承擔了整個稅負的90%。 照此來看,美方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0%上調至25%後,顯然將對美國消費者影響更大。 資料圖:美國紐約民眾在超市排隊結賬。 呼籲結束貿易戰 今年4月,全美商業經濟協會對美商業環境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,在受訪的商品生產公司中,有3/4受到近期關稅的負面影響,增加了成本,並促使其中一半公司提高了銷售價格。 加徵關稅的負面影響,讓美國的很多企業、協會、機構站出來公開發聲,呼籲盡快結束貿易戰。 近日,耐克、阿迪達斯等在內的173家鞋類企業給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一封聯名信,聲稱“加徵關稅將對消費者、企業和整個美國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影響”。 他們呼籲特朗普政府立即停止這一行動:“你提議對所有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,這是在要求美國消費者買單。是時候結束這場貿易戰了。” 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會長里克黑爾芬拜因說,當美國政府不急於與中國達成協議時,“它顯然忙於對美國消費者加稅”。這將導致物價更高、銷量更低和就業損失。 上述美國鞋業公司表示,他們無法迅速將生產轉移出中國,“鞋類是一個非常資本密集型的​​行業,需要多年的規劃才能做出採購決策,企業不能簡單地把工廠遷走,以適應這些變化。” 白明表示,美國政府寄望於企業找到替代進口來源,但中國的產業集聚效應具有不可替代性。比如某種玩具,可以去越南開廠,但中國擁有的幾百種配件的產業鏈不可能全搬到越南,配套產業不能完整過去,到頭來還得全球採購,依靠中國。